■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报道①
榕城区登岗镇名芳小学将革命烈士事迹融入课堂,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。杨小琪 摄
编者按:为激发青少年热爱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的情怀,引导他们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,学习革命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,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,本报推出“红色文化进校园”系列报道,使广大青少年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感、认同感和归属感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敬请关注!
在榕城区登岗镇黄西村,有一所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学校——名芳小学。作为全区唯一一所以革命烈士彭名芳命名的老区学校,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,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。从1986年建校至今,名芳小学历经风雨,从简陋的平房到现代化的教学楼,从艰苦办学的坚守到教学质量的飞跃,每一步都凝聚着教育者的初心与社会的关怀。该校以“传承红色精神,培育时代新人”为使命,将彭名芳烈士“敢为人先、为国为民”的精神融入教育血脉,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子。如今,焕然一新的校园正以红色文化为底色,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新篇章。
创校背景:革命火种点燃希望
名芳小学坐落于榕城区登岗镇黄西村,是全区唯一一所以革命烈士彭名芳名字命名的老区学校。彭名芳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1925年以广东省农民协会特派员的身份来到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,发动农民运动,组织成立了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县第一个区级农民协会——二区农民协会。他带领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,废除苛捐杂税,为农民争取权益,成为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地区革命斗争的旗帜。1927年11月19日,彭名芳率领农军查抄国民党乡团长之家,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发生遭遇战,在撤退中不幸牺牲,年仅28岁。
1985年,为纪念彭名芳、萧亦峰等革命先烈,传承他们的红色精神,时任黄西村党总支书记的肖传邦倡议建校,得到了村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村民们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,泥瓦匠、木工义务参与建设,妇女们为施工队送水做饭,整个村庄倾力倾情付出。1986年,名芳小学在肖畔村沟口正式落成,校内设立烈士纪念室,后墙嵌有“流芳谱”石刻,详细记载先烈事迹与建校历程。校门两侧的对联“永继彭名芳红旗胜利飘斯地;长跟萧亦峰革命兴学育伟才”,成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坐标。
发展历程:坚守初心砥砺前行
建校初期,名芳小学条件艰苦,设施简陋。数百名学生挤在狭小的平房里上课,两人共用一张缺角的旧课桌,三人挤坐一条“吱呀”作响的长凳。冬天,孩子们攥着冻红的小手听课;夏天,教室闷热如蒸笼,仅靠几扇破旧的木窗通风。然而,师生们从未向困难低头。首任校长史炳瑞带领教师们立下“三不誓言”:不缺一节课、不放弃一个学生、不降低教学标准。
为了保障教学质量,老师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:没有算珠,就用光滑的石子在石板上摆算术题;缺乏作文素材,就带学生走进田间地头,观察庄稼和土地,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;历史课上,老师们讲述彭名芳烈士的事迹,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2003年,为优化教育资源,名芳小学与黄西小学合并,沿用“名芳小学”校名,并在黄西村与萧畔村交界处新建校舍。广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捐资30万元,支持学校建设。新校舍占地面积733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1230平方米,首次引入电脑、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,教学环境大幅改善。合并后的名芳小学在校长林声越和吕建光的带领下,加强师资建设,深化红色教育,重新修缮烈士纪念室,增设“革命文物展柜”,将红色精神融入学科教学。学校连续多年在小升初质量监测中名列前茅,成为全镇公办学校的佼佼者。
未来展望:红色精神代代相传
2023年5月,榕城区纪委监委在“深调研、强监督、促发展”专项行动中发现名芳小学教学楼存在安全隐患。区纪委监委迅速牵头,召集教育局、镇政府等部门召开协调会,部署安置与改造方案。在各方努力下,学校仅用一个月便完成安全鉴定、项目设计与工程启动工作。
2023年10月,名芳小学新教学楼正式动工建设,历经半年多的紧张施工,于2024年4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,5月正式投入使用。这座融合传统徽派风格与现代简约设计理念的新教学楼,不仅新增540个公办学位,可容纳12个教学班,更标志着学校硬件设施全面升级,为榕城区“红色教育特色学校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教学改革方面,名芳小学创新推出《芳名永流传》校本教材,组建“红色小宣讲团”,常态化开展活动,将彭名芳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有机融入语文、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。“我们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‘红色主题月’活动,组织革命故事演讲、红色歌曲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。在素质教育方面,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。”该校教导主任方吉龙说。
“我们将争取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,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,增设体育器材,加快‘红色文化长廊’建设和彭名芳烈士雕像安装工作,全力打造环境优美、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化校园。”校长吕建光表示。展望未来,名芳小学将始终坚持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的办学目标,深化“红色+”课程改革,通过沉浸式体验教育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