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道G206线东阳段,电线杂乱、店招破损的现象悄然消失了,如今呈现的是整齐划一的深棕色店招、素雅质感的外立面和畅通无阻的道路……阶段来,榕城区东阳街道锚定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目标,全力推进5.5公里风貌提升工程,累计完成2.1万多平方米农房提升,同步实现“三线”整治、道路硬底化与店招规范,使人居环境与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
在街道干群的同心推动下,社会力量积极捐资投工,助力城乡面貌焕新,让街道更整洁、生活更舒心,群众幸福感持续攀升,展现了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生动图景。
统筹部署,推动风貌提质
阶段来,榕城区东阳街道借风貌带提升契机,启动国道G206线东阳段风貌提升工程。该工程自尖石村起至岐山村,沿道路两侧全面推进,全长5.5公里。
在市委、区委的指导下,东阳街道党工委主动扛起主体责任,以“清、拆、建”协同攻坚、统筹部署,聚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、农房外立面提升、“三线”整治、道路硬底化等重点任务。一方面,积极对接整合帮扶资源,牵头联动中交四航局、区工信局及电力、通信等单位组建专项攻坚队伍,凝聚跨部门协作合力;另一方面,通过多轮实地踏勘摸清现场实情、召开座谈交流会听取各方意见,推动风貌改造的设计方案、施工计划精准落地。同时,街道党工委组织干部对沿街商铺的店招样式、建筑外立面状态、管线乱拉挂等问题逐一排查,建立问题清单台账,确保整治工作既符合整体规划,又兼顾商户实际需求。
经过数月的努力,东阳街道完成了沿线580宗、共2.1万多平方米的农房风貌提升,更新破损店招1046块。据统计,该工程累计投入人力超过1.1万人次、出动机械4800余台次,清运各类垃圾杂物5000多吨,拆除违搭乱建3045宗、面积1.2万多平方米,整治占道经营、乱堆乱放726处,规整2.47公里的凌乱架空线缆。
经过改造,沿线两侧建筑褪去杂乱,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布局与错落有致的景观,辖区风貌实现跃升,焕发出全新质感,为产业升级与发展奠定基础。
干群同心,凝聚攻坚合力
在推进风貌带整治提升过程中,东阳街道积极统筹多方资源,广泛动员沿街商户和居民参与,持续深化与央企合作,凝聚攻坚合力,形成了“党员干部带头干、央企力量协同干、群众商户跟着干”的良好工作格局。
外立面修缮是本次工程的亮点之一。在中交四航局的助力下,东阳街道对尖石村至岐山村沿线范围实施店招改造与外立面修缮。据中交四航局相关负责人王皓介绍,店招统一采用冲孔镀锌板工艺与深棕色调,在确保耐用与抗损耗的基础上,实现视觉统一、整洁有序;建筑外立面全面采用真石漆工艺,质感细腻,显著提升了街道整体美观度。
阶段来,中铁十七局和中铁城建分别捐赠了4538立方米和4509立方米混凝土用于道路硬底化。央企的鼎力相助与东阳街道群众的热情投工,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如今,困扰多年的“断头路”通了,出门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。一条条平坦宽敞的硬底化道路,不仅打通了便民惠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成了一条条通往幸福的“连心路”,让东阳街道的容颜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东阳街道注重守护文化根脉,对新阳排洪沟老厝区的4栋潮汕传统民居实施“修旧如旧”保护改造,同步完成470平方米的墙面彩绘,更好保留地方建筑的特色;同时,聚焦民生痛点,修复新阳村的破损路面,并将排洪沟旁整治区域改造为停车场,切实解决了周边居民“停车难”的问题,实现“风貌提升”与“民生改善”的双向赋能。
改造过程中,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。在榕城区东阳街道东山村,商户林双波站在自己商铺前,看着整齐平坦的道路,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。不久前,他自费3万多元,将商铺外500多平方米的土路修建成水泥路,不仅提升了环境美观度,而且方便了村民停车。
“我自愿出力支持风貌带提升工作!环境好了,客户连声称赞,生意更好做了。”林双波说出了许多商户的心声。这一变化正是国道G206线东阳段风貌提升工程扎实落地的有力见证,更是干群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体现。
在东阳街道的积极发动下,商户、群众热情高涨,累计捐资32万元,投工400多人次,积极参与到清理除杂、沟渠清淤、道路硬底化等各项具体工程中,充分展现大家对改善家园环境的强烈意愿和参与热情。据介绍,有500多户居民主动配合更新破损店招,并自行对锈蚀卷帘门开展除锈喷漆处理,以实际行动为街道风貌提升贡献力量。
东阳街道顺利实施风貌提升工程,不仅实现了辖区环境的“颜值”蜕变,而且通过多方协作、民生导向的实施路径,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有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向纵深突破凝聚起强大合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