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优秀教师讲述育人初心——
“用爱滋养每一个生命”
金秋九月,师恩如海。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记者走进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教育一线,聆听陈珊娜、黄淑芝、介凯丽三位优秀教师用岁月谱写的教育诗篇。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”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,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传承。这些可敬的教育工作者,以讲台为田,以粉笔为犁,将满腔热忱化作润物无声的春雨。“师者一言一行,皆是无声的教育”“教师是点燃学生希望之火的引路人”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”……这些质朴的教育箴言,正是他们用美好光阴凝练的人生智慧。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,让我们透过这些有温度的教育故事,感受那份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师者情怀。
“不负遇见,静待花开”
个人简介:陈珊娜,语文高中一级教师,市级骨干教师,市作家协会会员,“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日报教育天地”首批特约撰稿员。目前担任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第二中学高三级语文教师。多次参加省、市级教研活动:参加省级课题《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》研究,撰写教学论文《循点带面,突破创新——大单元教学下高中语文单篇教学探索与思考》发表在《广东教学报》,并获得市中小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;作品《读〈教学勇气:漫步教师心灵〉有感》荣获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市“我的读书故事”征文大赛“二等奖”;2024年的“大单元视域下单篇文本教学”实践案例,受到广东省教研帮扶专家团队及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。
教育理念:潜心教学,不断前行。
在这个属于教育工作者的节日里,回望从教生涯,心头不禁涌现万千思绪。我们的人生列车,载着一批批青春乘客驶过某段旅途——作为列车员,我们守护着他们的成长,直到他们奔赴各自的下一站。寒来暑往,站台迎来送往的风景看似相似,却流动着永不重复的少年意气。这偌大人世,千万分之一的相遇何其珍贵?为师者与学子间结下的缘分,更值得我们珍视与守护。
初为人师,也曾深陷迷惘:质疑那陀螺般旋转的忙碌付出可有意义?也曾悲观如见教育界的西西弗斯,只恐流年似水,徒留自我感动。然而,与学生共处的点滴,见证他们破土拔节的成长,终使我看清:时光自有滴水穿石的力量,不必焦虑于未至的远方——守望幸福,做好当下,便是正途。
在改革的浪潮与科技的轰鸣中,教育如何守其初心?甲骨文的智慧早就启示我们:“教”,字形如师者手持教鞭,象征督促传授;“学”,则如人亲手织网或建房,本义指向主动探索。教为学之辅翼,学乃教之皈依——自主探索,方是学习的灵魂。尤其在AI重塑认知的今天,我们更需回归本质:那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应是麦田里的守望者——守护少年成长,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勇气,使其面对浩瀚未知时,怀抱信心而非退缩。
爱在无声处,细节自有回响。 谨记“学为人师,德为世范”的校训,我深知为师者一言一行,皆是无声的教育。曾有一女生为“早恋情丝”所困,成绩飘摇;午间走廊那场春风化雨般的恳谈,终使她挣脱心结,重拾专注,学业日益精进。育人之道,贵在看见那些被成绩遮蔽的光芒。班级里曾有个内向的黑瘦男孩——小林,他学习刻苦却步履艰难,沉默游离于集体之外。一次小组知识竞赛,当战意正酣轮到他时,我清晰喊出他的名字。他响亮的回答赢得满堂惊雷般的掌声!自那以后,他日益自信,在集体事务中任劳任怨,真正融入了班级血脉。
亦曾给一个“豆芽字”纠缠满纸的男孩送去楷书字帖,叮嘱他每日坚持。一个学期后,他的书写竟悄然蜕变。某一晚自习,我埋首批改作业,一杯温热茶水轻轻放在案头——抬头见是他!一句腼腆的“老师辛苦了”,瞬间融尽所有疲惫。一杯清茶,一声问候,教师的幸福有时就在这不期然的温柔里。
备战高考的岁月,是与毕业班学子同呼吸、共命运的激越交响——我们并肩挥洒汗水,向着星辰大海进发,翘首以待六月繁花盛放。
岁月无声,细流汇川。一届届学子如雁阵掠过我们的生命天际。为师者,是他们人生旅途的守护者、引导者,也是他们青春故事的默默记录者,更是自身生命意义的深情书写者。值此节日,愿我们皆能守此初心:静下心去教书,潜下心去育人——唯有宁静,方能真正看见成长的密码,听见花开的声音。不负这场千万分之一的珍贵遇见,以爱为壤,静待每一朵花蕾绽放自己的春天。
“育桃李,守初心”
个人简介:黄淑芝,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市第二实验中学语文教师,“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日报教育天地”首批特约撰稿员,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,多篇论文参加各级比赛,获国家级三等奖一篇,市级二等奖两篇;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两篇、市级刊物一篇;执教课例获2024年度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市初中语文“十佳精品课”一等奖;主持市级课题一个并结题,参加省级课题两个。
教育理念:以爱育人,以责教书!
金秋送爽,桂魄飘香。在这色与香交融的秋韵中,迎来了我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第18个春秋。回首这十多年来的漫漫教学路,一时间,诸多感慨,如狂涛巨浪涌上心头。
教师,不仅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场用爱与责任铸就的修行,是点燃学生希望之火的引路人。还记得初入教学岗位时,怀揣着美好的憧憬——未来几十年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教学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人生,凭炽热的满腔热忱在育人沃土中耕耘不辍。在这十多年来,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课本里加减乘除的知识传授,更是灵魂的塑造与人格的培育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星辰,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、兴趣和潜力,而我的任务就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,引导他们茁壮成长。
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这是我从教多年来一直遵从的教育信条。一个亲切和蔼、关爱学生的老师,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,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。因此,我总是以微笑和耐心面对每一个学生,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,更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心理状态。当学生遇到难题时,我会送上关怀和鼓励;当他们取得进步时,我会毫不吝啬地送上赞美与肯定。犹记得,曾有个女生,因为升学压力大,每晚每晚睡不着觉,而且心情特别低落,害怕回校上课,不愿与老师、同学交流。我经常会带她在校园里散步,跟她分享我高考前的那段焦虑的经历,打消她的紧张与顾虑,拉近与她的距离。慢慢地,她愿意开口了,跟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与无助,希望得到我的帮助。后来,我俩无话不谈,在我的鼓励下,她也慢慢走出阴霾,重回正常的校园生活。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、富有成效,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。我经常结合课程内容,引入生活中的实例、有趣的故事,用AI生成相关的视频…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如: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,我以地域文化(潮汕美食文化)为切入点,创设情境,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——《舌尖上的潮汕》项目,该学习活动依托语文抒情写法的学习,融合美术创作、信息技术应用与劳动实践,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通过资料收集、黏土制作、海报设计、作文撰写、视频创作及成果汇编等多元实践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工合作,兴趣浓烈,在协作中深化对家乡文化的理解,实现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。
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,途中有欢笑,也有泪水;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失败的沮丧。但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,每一次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,都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,牢记育人使命,用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,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,在教育这片沃土上,辛勤耕耘,培育更多的桃李芬芳。
“在特教路上点亮生命之光”
个人简介:介凯丽,特殊教育二级教师,市级骨干教师、市级学科带头人、市优秀班主任。目前担任市特殊教育学生生活适应教研组长、康复训练专任教师。注重对自身教研、教育、教学能力的提升,多次承担省、市级公开课及课例遴选,先后参与省、市级课题研究。荣获第四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特殊教育组皇冠体育平台,皇冠体育app市初赛第一名、广东省特殊教育组决赛三等奖。2025年被评为“南粤优秀教师”。
教育理念:特殊教育是关乎生存的教育,不容松懈!
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,也是我职业生涯的第十个教师节。十年前,我带着对教育的憧憬走进特教校园;十年后,这群“特别的孩子”用纯真与成长告诉我: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。
2016年3月,我在教育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每个孩子都是星星,闪着独特的光。”但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记重击——课堂上的行为问题、沟通障碍、认知差异,让“如何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”成为我教师生涯的第一问。
为破解难题,我和同事们先后赴广州多所兄弟学校取经,加入《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》课题团队。在一次次跟岗实践中,我逐渐明白:特教课堂绝不是“照本宣科”,而是要让知识“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”。我们将康复训练融入生活课,把《洗手》课变成“七步洗手法闯关游戏”,用《搓汤圆》教学让学生掌握“揉、捏、压”的精细动作,让《社区生活真方便》成为真实场景中的社会实践。如今,曾经躁动的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的“成长乐园”,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“老师,我学会了”,这便是对教育最美的回应。
在特教学校,每个行为问题背后都是孩子未被看见的需求。小蔡是唐氏综合症兼孤独症多重障碍的孩子,入学时常常用下巴撞击桌椅的激烈方式表达情绪,我要帮助他。我从他最爱的强化物入手,每当他主动回应呼唤,就给予正向激励。一次、两次……直至两个月的不懈坚持,他终于明白自己叫“小蔡”。如今,在温暖包容的班级氛围中,小蔡的自伤行为再也没有出现。我理解了:特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“生命密码”的解码人。
经过长期实践,我们构建了“行为问题干预三步骤”:观察行为背后的功能、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、家校协同巩固效果。这套方法在全校推广后,学生情绪爆发率下降了,主动沟通行为增加了。
让特殊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,是特教人的共同追求。学生小宣认知能力突出,但特校课程已无法满足她的发展需求。我一次次与家长沟通,搜集国内融合教育的成功案例,最终推动她进入普通小学就读。半年后回访时,看到她在操场上和同学追逐嬉戏,笑着说“我有好朋友了”,我眼眶湿润——这便是教育的力量,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“被看见、被需要”的人生。小宣是“普特融合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更是社会对特殊群体包容度提升的见证。
2025年,我荣获“南粤优秀教师”称号。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,它更属于每一位俯身陪伴孩子成长的特教同仁,属于为特教事业倾注心血的教育工作者。我们用千百次的重复教一个发音,用无数日夜设计一套教案,只为让这些“慢飞的天使”也能拥有人生的出彩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