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广东财经大学“古村焕彩”实践团深入榕城区地都镇大莲、土尾、青屿3个村及镇区开展实践活动。实践团通过座谈、考察等方式,深挖三村水资源共性,聚焦文化、产业、法治等领域,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文旅融合与振兴路径,为“大美地都 和美乡村”建设注入青春动能。
依托国道G206线地都段风貌整治提升契机,地都镇正规划打造狮尾山抗日烈士公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实践团与地都镇负责人深入交流,明确了“讲好抗日故事,铭记抗战历史”的规划思路,并结合邹堂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计划以狮尾山烈士公墓为核心,设计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与研学体验的烈士公园,让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成为浸润人心的鲜活教材,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精神内核。
实地走访中,实践团系统梳理三村资源,精准提炼出各村的鲜明特色:大莲村百年侨楼“南溪里”与虾塘构成水经济业态;土尾村英歌舞与待开发水域彰显活力;青屿村嵌瓷工艺、抗倭历史与蟹养殖文化形成复合资源。这份清晰的资源图谱,系统呈现了三村的“水韵”“古韵”,既凸显各村比较优势,又为全域文旅“串珠成链”奠定基础。
此外,实践团还创新将法治元素融入三村文旅振兴规划。在土尾村开展的“宪法护航·乡村振兴”普法宣讲中,实践团通过真实案例、视频演示等方式,围绕宪法与基层民主选举、村务公开等村民关切点,讲好田间地头的“法律之声”,并提议建设“法治公园”,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法治教育熏陶,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。
此次实践活动形成了“产业引领、文化铸魂、法治筑基”的乡村振兴方案,为地都镇注入青春动能。地都镇团委表示,将持续跟进对接,确保实践团结合地方实际,推进文旅宣传、规划设计与特色业态打造,助力古老村落在农文旅融合中实现蝶变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贡献青春力量。